夫妻
至亲至疏
皇室的婚姻是国家制度的重要部分,目的大多为提升后妃家族的政治地位及巩固帝皇的管治权势,帝皇后妃的私人情感较难体现。但从一些文物文献,我们仍可旁敲侧击一下红墙内的情爱世界。
乾隆皇帝
与
孝贤皇后
光绪皇帝
与
隆裕皇后
乾隆皇帝
与
孝贤皇后
弘历17岁时娶16岁的富察氏(1712-1748年)为妻。富察氏出身于满族勋贵世家,是名门之后。乾隆皇帝登基后封富察氏为皇后。两人先后育有二子二女,却不幸地,其中二子一女都早夭。乾隆十三年(1748年)春天,乾隆皇帝为解皇后的丧子之痛,带她往山东巡视,不料途中皇后因风寒病逝,时37岁。乾隆皇帝特旨赐谥为孝贤皇后,后来寄情于诗,写下逾百首悼亡诗。
元 鹊华秋色
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乾隆皇帝常常在名画上题诗盖章,虽然后世对此颇有微词,但在他墨迹斑斑的赵孟頫(1254-1322年)《鹊华秋色》图(1295年)上,却意外地记载了他对孝贤皇后的情感。
乾隆十三年(1748年),乾隆皇帝携同皇后巡视山东期间,登上鹊华桥,对景欣赏此画,并题诗:「大明岂是银河畔,何事居然驾鹊桥?」那时皇后就在他身边,当然不需要鹊桥。
不久后,皇后病逝,乾隆皇帝哀恸不已,亲自护送皇后灵柩回京。一年后,他再欣赏这画时,怦怦有触,题诗:「两朵天花仍好在,鹊桥似阻银河涂。」
清乾隆 述悲赋
故宫博物院提供
乾隆皇帝写的逾百首悼亡诗当中,以《述悲赋》尤为动人:「……念懿后之作佩,廿二年尔于斯。痛一旦之永诀,隔阴阳尔莫知……制泪兮泪滴襟,强欢兮欢匪心……睹新昌尔增痛兮,陈旧物尔忆初……悲莫悲兮生别离,失内佐兮孰予随……」。
在丧礼期间,皇长子永璜(1728-1750年)因为在丧礼中「止如常当差,并无哀慕之诚」而遭乾隆皇帝严厉斥责,永璜的师傅也罚俸三年;刑部尚书因译文中的一个错误而被处斩;一些外省官员因为没有奏请赴京叩谒皇后而被降级或削去军功,乾隆皇帝怒骂他们为「丧心悖逆」、「好名无耻之徒」。
清乾隆 乾隆帝及后妃嫔图卷
JOHN L. SEVERANCE 基金会提供
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
乾隆皇帝一生妻妾众多,这幅图记录了他、孝贤皇后及其他妃嫔的模样,绘制时间近40年。
此图卷原名《心写治平》图,由乾隆皇帝亲自命名,「治平」体现了乾隆皇帝对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」及儒家夫妻关系的推崇。
清乾隆 孝贤皇后朝服像轴
故宫博物院提供
据《清史稿》载,富察氏纵然出身高贵,但却保持恭俭,平日只以通草绒花为装饰,不戴贵重珠宝。*
乾隆皇帝如此评价孝贤皇后:「朕之得以专心国事,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,皇后之助也。」*
*参看刘桂林(1981)。(孝贤皇后之死及丧葬余波)。《故宫博物院院刊》, 4,24-28。
清乾隆 孝贤皇后绣花卉火镰荷包
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有一次,乾隆皇帝从《清文鉴》中得知皇祖在塞外时用鹿尾细毛缝衣,代替金线,向孝贤皇后提及此事,赞叹先祖的简朴。
皇后便以鹿尾细毛缝制荷包送给丈夫,让他以此携带打猎时用来生火的火镰,提醒乾隆皇帝效法皇祖,做个俭朴贤君。
皇后翌年病逝,乾隆皇帝再次看到这个荷包后,百感交集,写道:「何事顿悲成旧物,音尘满眼泪潸然。」
清乾隆 雕漆挂屏
清东陵文物管理处提供
孝贤皇后入葬裕陵后,乾隆皇帝多次前往祭祀,每次都作诗悼念。乾隆皇帝命人将其中一部分诗制成雕漆挂屏,一部分贮藏于皇宫,另一些留在裕陵陪伴皇后。
乾隆皇帝还用藏经纸写《孝贤皇后挽诗卷》,那是抄写经书的专用纸,上有描金花纹,能长久保存,可见乾隆皇帝对孝贤皇后的重视。
清乾隆 亲蚕图卷三採桑
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孝贤皇后在乾隆九年(1744年)时曾祭祀蚕坛。在她离世二十多天后,乾隆皇帝下旨绘制这幅《亲蚕图》,以纪念皇后。他还命人特制精美的金漆凤纹画箱,把图妥善保存。皇后离世后第三年(1751年)的夏天,他重阅此图,写道:「念缥素尤新,尔音徽久阙,不胜怆然」。
亲蚕礼停办了六年,期间乾隆皇帝不准其他妃子代祭,甚至不准初封皇后的那拉氏行此礼。后来顾及国家礼法才同意续办。当皇后那拉氏(1718-1766年)在祭祀蚕坛时,乾隆皇帝又想起孝贤皇后,在《捣衣图》上题诗:「即今重织衽,亲蚕馆复开。何当盆手三,怆念前人非」,并题记:「追念前徽,抚怀节序,悲不自已。」
清乾隆 金漆凤纹画箱
故宫博物院提供
清乾隆 石青缎绣金龙棉朝褂
故宫博物院提供
孝贤皇后离世后,乾隆皇帝下令长春宫要维持皇后生前的模样,并把她的后衣皇冠都存放在内,以示怀念。每年皇后的忌辰,乾隆皇帝都会到长春宫凭吊,一直至他退位。
乾隆五十五年(1790年),80岁的乾隆皇帝来到已逝去42年的孝贤皇后坟前,写诗表达欲与妻子黄泉相聚的愿望:「三秋别忽尔,一晌奠酸然。夏日冬之夜,远期只廿年。」
光绪皇帝
与
隆裕皇后
光绪十一年(1885年),慈禧太后(1835-1908年)颁布懿旨,要在翌年为光绪皇帝(1871-1908年)选秀。六轮选拔之后,剩下15名秀女,包括后来的隆裕皇后(1868-1913年)和珍妃(1876-1900年)。隆裕皇后的父亲是慈禧太后的弟弟,即隆裕皇后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、光绪皇帝的表姊。按照清例,凡是皇后中选,即授予如意一柄,妃子中选,则予红绣花荷包一对。根据清宫太监唐冠卿所述,光绪皇帝原本喜爱的是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,即后来的珍妃和谨妃(1874-1924年),但在慈禧太后的压力下,取得如意的却是隆裕皇后。
故宫100:甄选后妃
本视频来源自YouTube CCTV纪录频道
光绪十四年,年满18岁的光绪皇帝终于要选择后妃,准备亲政。观看视频,猜猜谁会成为他的皇后。
1903年 隆裕照片
故宫博物院提供
美国传教士赫德兰(1859-1942年)在《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》(Court life in China: the capital, its officials and people)*一书中,转述妻子对隆裕皇后外观的描述:「隆裕皇后长的一点也不好看……她稍微有点驼背,瘦骨嶙峋。脸很长,面板灰黄,牙齿大多是蛀牙。」
* 参看I.T. 赫德兰(2002)。《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》,天津:百花文艺出版社,第十四章。
Isaac Taylor Headland. (1909). Court life in China: the capital, its officials and people, New York: Fleming H. Revell Company, p. 202.
约1894-1898年 珍妃照片(传)
故宫博物院提供
珍妃,镶红旗,满洲人,是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。
清光绪 囍字如意
故宫博物院提供
光绪十五年(1889年),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举行了盛大的婚礼,婚礼耗费550万两白银。这件带囍字的如意便曾为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婚庆仪式所用,有祝愿帝后婚姻如意的意思。
清光绪 慈禧御笔「龙」
故宫博物院提供
清朝时,龙是天子的象征。皇后乘坐入宫的鳯舆要提前放置皇上御笔的「龙」字,以表示她得到天子的拣选。但隆裕皇后当时的「龙」字却是由慈禧太后所写。
清光绪 囍字火镰荷包
故宫博物院提供
火镰原为打猎时生火之用,放置火镰的荷包是满清皇室祖先塞外生活的传统象徵物。这个火镰荷包用金线刺绣,用于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婚礼之中,华丽非常。
清光绪 红色缎钉绫福寿纹活计
故宫博物院提供
皇室婚礼所用的器具和配饰甚为讲究;「活计」意指刺绣,这套完整的活计是光绪皇帝大婚时用的,包括扇套一件、荷包一对、烟袋套一枚、槟榔袋一枚、粉盒套一枚、靴掖一枚、镜套一枚、表套一枚;精致的玻璃盖上有五福捧寿的图案,寓意福寿和谐、幸福美满。
清光绪 龙凤盖头
故宫博物院提供
这盖头是隆裕皇后大婚时所用。红缎作底,上绣蝙蝠、葫芦等吉祥纹样,中间绣龙凤纹,凸显皇家身份。四周有双色流苏。
清光绪 嵌料石万寿字花盆底女鞋
故宫博物院提供
用明黄色缎和黑色素缎拼接而成,并镶饰蓝色白花绦带。鞋面上的蝙蝠、花卉纹以堆绫手法制成。堆绫是将彩色绸缎按事先设计好的图案剪裁成形,粘贴于底料上后进行缝缀。这种工艺具有较强的立体感。底部用各种颜色的玻璃珠缀「万」、「寿」字及「福在眼前」纹,有吉祥长寿之意。此为隆裕皇后所穿。
清光绪 红呢绣双喜龙凤彩云子孙万代纹炕毯
故宫博物院提供
光绪皇帝大婚时用的毛毯,上有龙凤簇拥着双喜,寓意龙凤呈祥,葫芦象征多子多福,四角盘肠纹寓意同心相连。
然而,盛大的婚礼和华丽的贺礼,并没有为光绪皇帝与隆裕皇后带来美好的婚姻。
为了让隆裕皇后与光绪皇帝更亲近,慈禧太后让本应住在钟粹宫的隆裕皇后迁往养心殿东侧的体顺堂。而光绪皇帝则把珍妃安顿于养心殿西侧的燕喜堂;一东一西,各偏一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