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妻
至親至疏
皇室的婚姻是國家制度的重要部分,目的大多為提升后妃家族的政治地位及鞏固帝皇的管治權勢,帝皇后妃的私人情感較難體現。但從一些文物文獻,我們仍可旁敲側擊一下紅牆內的情愛世界。
乾隆皇帝
與
孝賢皇后
光緒皇帝
與
隆裕皇后
乾隆皇帝
與
孝賢皇后
弘曆17歲時娶16歲的富察氏(1712-1748年)為妻。富察氏出身於滿族勛貴世家,是名門之後。乾隆皇帝登基後封富察氏為皇后。兩人先後育有二子二女,卻不幸地,其中二子一女都早夭。乾隆十三年(1748年)春天,乾隆皇帝為解皇后的喪子之痛,帶她往山東巡視,不料途中皇后因風寒病逝,時37歲。乾隆皇帝特旨賜諡為孝賢皇后,後來寄情於詩,寫下逾百首悼亡詩。
元 鵲華秋色
台北故宮博物院藏
乾隆皇帝常常在名畫上題詩蓋章,雖然後世對此頗有微詞,但在他墨跡斑斑的趙孟頫(1254-1322年)《鵲華秋色》圖(1295年)上,卻意外地記載了他對孝賢皇后的情感。
乾隆十三年(1748年),乾隆皇帝攜同皇后巡視山東期間,登上鵲華橋,對景欣賞此畫,並題詩:「大明豈是銀河畔,何事居然駕鵲橋?」那時皇后就在他身邊,當然不需要鵲橋。
不久後,皇后病逝,乾隆皇帝哀慟不已,親自護送皇后靈柩回京。一年後,他再欣賞這畫時,怦怦有觸,題詩:「兩朵天花仍好在,鵲橋似阻銀河塗。」
清乾隆 述悲賦
故宮博物院提供
乾隆皇帝寫的逾百首悼亡詩當中,以《述悲賦》尤為動人:「……念懿后之作佩,廿二年爾於斯。痛一旦之永訣,隔陰陽爾莫知……制淚兮淚滴襟,強歡兮歡匪心……睹新昌爾增痛兮,陳舊物爾憶初……悲莫悲兮生別離,失內佐兮孰予隨……」。
在喪禮期間,皇長子永璜(1728-1750年)因為在喪禮中「止如常當差,並無哀慕之誠」而遭乾隆皇帝嚴厲斥責,永璜的師傅也罰俸三年;刑部尚書因譯文中的一個錯誤而被處斬;一些外省官員因為沒有奏請赴京叩謁皇后而被降級或削去軍功,乾隆皇帝怒罵他們為「喪心悖逆」、「好名無恥之徒」。
清乾隆 乾隆帝及后妃嬪圖卷
JOHN L. SEVERANCE 基金會提供
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
乾隆皇帝一生妻妾眾多,這幅圖記錄了他、孝賢皇后及其他妃嬪的模樣,繪製時間近40年。
此圖卷原名《心寫治平》圖,由乾隆皇帝親自命名,「治平」體現了乾隆皇帝對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」及儒家夫妻關係的推崇。
清乾隆 孝賢皇后朝服像軸
故宮博物院提供
據《清史稿》載,富察氏縱然出身高貴,但卻保持恭儉,平日只以通草絨花為裝飾,不戴貴重珠寶。*
乾隆皇帝如此評價孝賢皇后:「朕之得以專心國事,有餘暇以從容冊府者,皇后之助也。」*
*參看劉桂林(1981)。(孝賢皇后之死及喪葬餘波)。《故宮博物院院刊》, 4,24-28。
清乾隆 孝賢皇后繡花卉火鐮荷包
台北故宮博物院藏
有一次,乾隆皇帝從《清文鑑》中得知皇祖在塞外時用鹿尾細毛縫衣,代替金線,向孝賢皇后提及此事,讚嘆先祖的簡樸。
皇后便以鹿尾細毛縫製荷包送給丈夫,讓他以此攜帶打獵時用來生火的火鐮,提醒乾隆皇帝效法皇祖,做個儉樸賢君。
皇后翌年病逝,乾隆皇帝再次看到這個荷包後,百感交集,寫道:「何事頓悲成舊物,音塵滿眼淚潸然。」
清乾隆 雕漆掛屏
清東陵文物管理處提供
孝賢皇后入葬裕陵後,乾隆皇帝多次前往祭祀,每次都作詩悼念。乾隆皇帝命人將其中一部分詩製成雕漆掛屏,一部分貯藏於皇宮,另一些留在裕陵陪伴皇后。
乾隆皇帝還用藏經紙寫《孝賢皇后輓詩卷》,那是抄寫經書的專用紙,上有描金花紋,能長久保存,可見乾隆皇帝對孝賢皇后的重視。
清乾隆 親蠶圖卷三採桑
台北故宮博物院藏
孝賢皇后在乾隆九年(1744年)時曾祭祀蠶壇。在她離世二十多天後,乾隆皇帝下旨繪製這幅《親蠶圖》,以紀念皇后。他還命人特製精美的金漆鳳紋畫箱,把圖妥善保存。皇后離世後第三年(1751年)的夏天,他重閱此圖,寫道:「念縹素尤新,爾音徽久闕,不勝愴然」。
親蠶禮停辦了六年,期間乾隆皇帝不准其他妃子代祭,甚至不准初封皇后的那拉氏行此禮。後來顧及國家禮法才同意續辦。當皇后那拉氏(1718-1766年)在祭祀蠶壇時,乾隆皇帝又想起孝賢皇后,在《搗衣圖》上題詩:「即今重織衽,親蠶館復開。何當盆手三,愴念前人非」,並題記:「追念前徽,撫懷節序,悲不自已。」
清乾隆 金漆鳳紋畫箱
故宮博物院提供
清乾隆 石青緞繡金龍棉朝褂
故宮博物院提供
孝賢皇后離世後,乾隆皇帝下令長春宮要維持皇后生前的模樣,並把她的后衣皇冠都存放在內,以示懷念。每年皇后的忌辰,乾隆皇帝都會到長春宮憑弔,一直至他退位。
乾隆五十五年(1790年),80歲的乾隆皇帝來到已逝去42年的孝賢皇后墳前,寫詩表達欲與妻子黃泉相聚的願望:「三秋別忽爾,一晌奠酸然。夏日冬之夜,遠期只廿年。」
光緒皇帝
與
隆裕皇后
光緒十一年(1885年),慈禧太后(1835-1908年)頒布懿旨,要在翌年為光緒皇帝(1871-1908年)選秀。六輪選拔之後,剩下15名秀女,包括後來的隆裕皇后(1868-1913年)和珍妃(1876-1900年)。隆裕皇后的父親是慈禧太后的弟弟,即隆裕皇后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、光緒皇帝的表姊。按照清例,凡是皇后中選,即授予如意一柄,妃子中選,則予紅繡花荷包一對。根據清宮太監唐冠卿所述,光緒皇帝原本喜愛的是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,即後來的珍妃和謹妃(1874-1924年),但在慈禧太后的壓力下,取得如意的卻是隆裕皇后。
故宮100:甄選后妃
本視頻來源自YouTube CCTV紀錄頻道
光緒十四年,年滿18歲的光緒皇帝終於要選擇后妃,準備親政。觀看視頻,猜猜誰會成為他的皇后。
1903年 隆裕照片
故宮博物院提供
美國傳教士赫德蘭(1859-1942年)在《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》(Court life in China: the capital, its officials and people)*一書中,轉述妻子對隆裕皇后外觀的描述:「隆裕皇后長的一點也不好看……她稍微有點駝背,瘦骨嶙峋。臉很長,面板灰黃,牙齒大多是蛀牙。」
* 參看I.T. 赫德蘭(2002)。《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》,天津:百花文藝出版社,第十四章。
Isaac Taylor Headland. (1909). Court life in China: the capital, its officials and people, New York: Fleming H. Revell Company, p. 202.
約1894-1898年 珍妃照片(傳)
故宮博物院提供
珍妃,鑲紅旗,滿洲人,是禮部左侍郎長敘之女。
清光緒 囍字如意
故宮博物院提供
光緒十五年(1889年),光緒皇帝和隆裕皇后舉行了盛大的婚禮,婚禮耗費550萬両白銀。這件帶囍字的如意便曾為光緒皇帝和隆裕皇后婚慶儀式所用,有祝願帝后婚姻如意的意思。
清光緒 慈禧御筆「龍」
故宮博物院提供
清朝時,龍是天子的象徵。皇后乘坐入宮的鳯輿要提前放置皇上御筆的「龍」字,以表示她得到天子的揀選。但隆裕皇后當時的「龍」字卻是由慈禧太后所寫。
清光緒 囍字火鐮荷包
故宮博物院提供
火鐮原為打獵時生火之用,放置火鐮的荷包是滿清皇室祖先塞外生活的傳統象徵物。這個火鐮荷包用金線刺繡,用於光緒皇帝和隆裕皇后的婚禮之中,華麗非常。
清光緒 紅色緞釘綾福壽紋活計
故宮博物院提供
皇室婚禮所用的器具和配飾甚為講究;「活計」意指刺繡,這套完整的活計是光緒皇帝大婚時用的,包括扇套一件、荷包一對、煙袋套一枚、檳榔袋一枚、粉盒套一枚、靴掖一枚、鏡套一枚、表套一枚;精緻的玻璃蓋上有五福捧壽的圖案,寓意福壽和諧、幸福美滿。
清光緒 龍鳳蓋頭
故宮博物院提供
這蓋頭是隆裕皇后大婚時所用。紅緞作底,上繡蝙蝠、葫蘆等吉祥紋樣,中間繡龍鳳紋,凸顯皇家身份。四周有雙色流蘇。
清光緒 嵌料石萬壽字花盆底女鞋
故宮博物院提供
用明黃色緞和黑色素緞拼接而成,並鑲飾藍色白花絛帶。鞋面上的蝙蝠、花卉紋以堆綾手法製成。堆綾是將彩色綢緞按事先設計好的圖案剪裁成形,粘貼於底料上後進行縫綴。這種工藝具有較強的立體感。底部用各種顏色的玻璃珠綴「萬」、「壽」字及「福在眼前」紋,有吉祥長壽之意。此為隆裕皇后所穿。
清光緒 紅呢繡雙喜龍鳳彩雲子孫萬代紋炕毯
故宮博物院提供
光緒皇帝大婚時用的毛毯,上有龍鳳簇擁著雙喜,寓意龍鳳呈祥,葫蘆象徵多子多福,四角盤腸紋寓意同心相連。
然而,盛大的婚禮和華麗的賀禮,並沒有為光緒皇帝與隆裕皇后帶來美好的婚姻。
為了讓隆裕皇后與光緒皇帝更親近,慈禧太后讓本應住在鐘粹宮的隆裕皇后遷往養心殿東側的體順堂。而光緒皇帝則把珍妃安頓於養心殿西側的燕喜堂;一東一西,各偏一方。